-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作为冷链物流中的关键一环,冷库建设和运营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生鲜电商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冷库建设的热潮。然而,在全国冷库建设稳步发展的道路上,以氨泄漏为代表的冷库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深思。
在新的形势下,冷库建设又将面临着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11月21日—22日,第八届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南京召开,370余名业内精英围绕着冷库建设与运营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现状:冷库建设稳步发展,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自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之后,我国冷库市场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今年10月份,国务院又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助推着冷库建设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达到8345万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规定目标。据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龙昌介绍,“2013年,我国冷藏库建设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冷库容量的增长速度稳中有升,2013年冷库总容量较之2012年增长了9.68%”。
就冷库的组成结构而言,我国冻结物冷库和冷却物冷库所占比重较大,而超低温冷库则发展缓慢。在2013年冷库总容量中,冻结物冷库和冷却物冷库为6329万立方米,而超低温冷库仅为15.8万立方米。而从冷库分布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净增容量最高,而西部地区增长比例更高。
据刘龙昌介绍,全国冷库主要分为公用冷库和自用冷库两大类,其中,自用冷库所占比重较大,占75.49%。而在公用冷库中,主要有公共储存型、市场配套型、物流配送型等三种,其中公共储存型占比最大,占66.30%。而自用冷库中,生产储存型冷库占比较大,占92.39%,物流配送型则占6.68%。
“虽然我国冷库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持续发展,然而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李燕分析,“总体而言,各地建设的冷库,量的增长很明显,但质的变化不大。”
在李燕看来,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库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冷库主要采用人工堆码,手工管理,产品损耗大,也很容易“断链”。此外,在冷库运营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涉氨制冷企业火灾频发,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为企业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关注:破题氨制冷安全 复叠制冷系统受关注
氨泄漏引发的冷库安全事件,一直是冷库从业人员难以排解的痛。就在此次研讨会召开的当月,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海霸王食品厂发生了一场液氨泄漏事故,由于消防人员赶到得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李燕介绍,从2008年到2013年,每年都会发生10多起冷库安全事件。此次研讨会更是聚焦冷库安全,旨在探讨氨泄漏事故的破解之道。
在刘龙昌看来,在一系列的冷库安全事件中,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其一,舆论媒体过分夸大氨的危险性,涉氨冷库项目审批随意性强;其二,冷库从业人员培训上岗“证出多门”,现有培训方式孕育着事故隐患;其三,冷库氨制冷系统的技改小项目设计施工报批无专门通道。
在上海嘉顿商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黎看来,氨是一种优良的制冷剂,已经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而且其价格低廉,运营维护的费用低。冷库建设期间的安全事故大多由施工现场管理原因造成,与氨无关;而冷库使用期间的安全事故,20%的事故是由设计原因造成的,40%的事故是由施工留有隐患造成的,剩下的40%是由违章造作造成的。
然而,对当下的氨制冷系统,张卫黎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首先,在系统中多采用自动控制,从而减少操作人员与氨接触的几率及误操作率,提升系统稳定性;其次,储氨设备尽可能室外露天布置,一旦泄漏,室外设备可以降低氨的浓度;最后,减少氨的充注量。
刘龙昌也认为,减少氨的充注量是氨制冷系统的发展方向。根据《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规定,对使用氨作制冷剂的冷库制冷系统,其氨制冷剂总的充注量不应超过40000kg。“减少氨的使用量,在制冷系统中,可以用二氧化碳为制冷剂。”刘龙昌分析。
在国家环保部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金支持下,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始承担实施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替代R22示范项目。而大连獐子岛中央冷藏物流基地现代化冷库就是采用了NH3/ 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CO2制冷应用项目,被国家环保部及相关协会授予新型环保制冷工质替代技术示范项目,面向全国食品冷冻冷藏行业进行推广。
环境:冷链物流政策利好,冷库建设需求大
据刘龙昌介绍,按照储存商品来划分,我国冷库中综合类所占比重较大,占51.66%;其次是果蔬类、水产类和肉禽类,分别占24.78%、12.06%、9.75%。由此可见,以果蔬、水产、肉禽为代表的农产品对冷库建设的需求最为旺盛。
“希望大家多到产区去,建仓储设施,这样既可以减缓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压力,还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研讨会现场,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市场流通处处长张国向参会人员发出呼吁。
在10月份刚刚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将农产品物流工程写入了中长期规划的重点工程。规划强调,要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南菜北运”和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张国介绍,现在全国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大概有4400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批发市场由2000年的332个增加到2012年的1044个,其中,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及其他农产品市场的个数增长较快,占比则由28%上升到59%。此外,全国各类农贸市场有27000多个,其中综合性市场占82%,粮油市场占2.6%,果品市场占2.5%,蔬菜市场占6.6%,水产品市场占1.1%,肉禽蛋市场占1.5%,土畜产品市场占3.1%。
然而,由于多年来社会资本和财政投入多集中于销地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最薄弱环节。“我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现有2600个,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60%,其中蔬菜市场1210个。”张国分析,“未来国家将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产地市场,如浙江舟山国际水产城等;此外还要积极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地市场,广泛建设一批农村田头市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看来,物流体系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供应链整体呈现运销合一的特征。而且,随着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生产消费格局变化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我国物流主体以小微企业为主,市场结构高度分散,第三方物流服务明显增长。以‘农超对接’模式为代表,通过订单、合作和并购等方式整合供应链,减少物流环节,已成为中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案例:探索冷链物流升级 鲜易打造云温控供应链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产业结构、流通方式及交易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物流业的战略性基础地位日益凸显。
在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鲜易供应链)董事长刘朝阳看来,随着生鲜电商的推动,冷链物流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为保障食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必须构建统一、安全、高效、协同的温控供应链体系,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和全程可追溯体系,用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保证产品安全和品质,降低损耗,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因此,鲜易供应链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所谓“云温控供应链系统”,就是构建链接生产、仓储、运输、加工、集采、交易、配送的一体化温控供应链,以多元化的地面服务能力、网络化的供求信息管理和全球化的贸易运作能力,为中国现代食品产业提供超越传统冷链的系统化服务。
在鲜易的云温控供应链系统中,有温控仓储和冷链运输两大基石,生鲜加工和生鲜配送两大中心,集采分销和电子商务两大平台,冷批市场和农批市场两大市场。通过自建、租赁、托管等方式,鲜易供应链在全国七大区域运营18个温控供应链基地,分布在大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区域,仓储总容积达到150万立方米。
在冷链运输方面,鲜易供应链依托冷链运输信息平台,集成冷链运输核心资源,实现冷链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现拥有冷藏运输车辆1000余辆,自有与调动社会车辆3000余辆。
据了解,鲜易供应链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全托管和个性化定制。通过管理输出,鲜易供应链推进核心大客户“仓库全托管”、“产品全托管”,在帮助核心大客户降低物流运营成本的同时,引入其他三方客户实施共同配送,实现对行业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管理。其中恒慧食品已经实现仓库全托管,千味央厨实现产品全托管。
为了给中国生鲜食品企业用户提供一个营销交易的平台,鲜易供应链还打造了一个生鲜食材的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鲜易网。此外,鲜易供应链基于广泛的市场需求,构建了稳定的进出口渠道,拥有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及我国香港多个海外集采中心,与19个国家和地区100余家厂商形成稳定的进口渠道。
“我们将依托网络化温控仓储及冷链运输配送系统两大基石,以物联网技术、供应链金融为核心服务手段,围绕供应链优化,开展国内外贸易、流通加工、温控仓储、展示交易、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终端连锁、网络营销等业务,引领整合产业资源,帮助客户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同步,从而打造统一、安全、高效、协同的温控供应链系统。”刘朝阳说。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