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让仓储机器人迎来新起点
文章来源: 未知 发表时间: 2021-10-20 14:11 浏览次数: 1111
随着近年来电商、快递等行业在国内相继迎来高速发展,仓储自动化需求被极大拉动。根据Logistics IQ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将达到2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7%。
AI科技加持,仓储机器人造型百变
仓储机器人是指用于货物搬运、分拣、拣选等操作的机器人,主要包括自动导引车辆(AGV)、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机械臂三种类型。其中,AGV和AMR两类移动机器人主要承担自动将物品从起始点搬运至目的地的任务,机械臂则主要应用在拆码垛、分拣等环节中。从应用场景来看,仓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工业制造和商业流通中。
工业制造场景:仓储机器人主要用以提升搬运效率,代替人力进行繁重危险的工作,同时更好地与生产线接驳,实现仓库智能化管理,及时响应生产需求。
商业流通场景:仓储机器人能够通过“自动拣选”、“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实现货品自动搬运及分拣等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仓储物流机器人中的AGV、AMR等移动机器人成为工作中的主力军。而机械臂受成本高以及移动性较低等因素制约,应用程度相对较低。但长期来看,机械臂在搭配3D智能相机、AI视觉算法等技术的情况下可实现精准识别和柔性拣选,并可在未来大规模应用于“无人仓”建设中,因此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武装”机械臂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重塑仓储物流机器人产业链。
传统的仓储机器人产业链较为冗长,包括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客户等多个参与方,技术壁垒高且制作流程复杂。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传统产业链正变得更加灵活。
我们以核心零部件厂商为例。部分核心零部件厂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可以提升移动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的通用性,使其能搭载不同品牌的机器人本体。这一创新可以让核心零部件厂商与具有机器人制造能力的终端用户合作,共同推进定制化机器人的生产及应用。此外在机械臂制造领域,由于相关制造工艺已较为成熟,核心零部件厂商可以提供软硬件一体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直接服务终端客户。
除核心零部件厂商外,部分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也积极将技术创新作为业务增长新引擎,通过自研部分零部件及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来将自身能力向上下游拓展,构建竞争壁垒。
多方利好仓储机器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正抢抓机遇,由制造向“智造”方向转型升级。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而在仓储机器人领域,早在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便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无人仓储建设,鼓励新技术应用,共同推动企业通过仓储自动化实现降本增效。
受益于智能制造及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仓储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广阔的成长空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的中国仓储指数显示,2021年8月我国仓储指数为50.8%,较上月增长1.7%,表明仓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向好运行态势,保障了仓储机器人的稳定发展。
市场需求方面,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仓储自动化程度较低,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成本的提升,未来企业对仓储自动化建设的需求仍会不断增加。在诸多利好因素共振下,辅以5G、AI视觉等技术支持仓储机器人产业,将进一步向智慧工厂中加速渗透!
注:本文摘自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