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年,网点年初很迷茫
文章来源: 未知 发表时间: 2022-03-18 08:59 浏览次数: 1391
在快递行业,所有的网点老板都在疯狂的招人,实际上,缺人的原因就是缺钱,如果不缺钱,员工工资高是不会走的,就算是员工走了,不缺钱也可以高价找代派,至少代派费用低于罚款费用。因此,网点公司非常迷茫,只能盲目的应付处理,迷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管理托底的规模有多大,然后是政策调整的占比有多少,最后是行业监督的标准有什么。
社会经济正在不可逆的走向快递包裹化,快递行业正在成为经济运行的服务刚需环节。问题是,快递环节正在出现问题。在快递行业,网点公司在市场价格战打平快递费的情况下,市场上透明的快递费就如同一条高压线,只要价格相差0.1~0.2元,电商80%都会毫不犹豫的换快递。因此,网点公司能不能赚钱,能不能生存,全凭省区政策说了算。
量子咨询认为,服务行业竞争和制造业竞争如出一辙,服务行业竞争讲的是网络时效和环节成本,制造业竞争讲的是功能含量和配件成本。因此,量子咨询很早就在《百世,无论是卖身,转身,起身,就是不能拖》一文中分析了百世快递的选择。
如果说百世快递是因为众多项目需要“输血跑过造血”形成的结果,那么,很多品牌快递也正在面临总部与加盟商之间新形成的“抽血跑过造血”的局面,讲简单了,总部拼命在加盟商身上赚钱,加盟商却面临亏损倒闭。那么,网点公司为什么会在2022年更迷茫,下面作三个分享。
第一:管理托底的规模有多大
引导文:快递行业是否在管理部门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回暖,取决于管理部门的管理规模,如果管理部门仅仅只是在“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发力,那么,整个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是不会停止的。
因此,快递行业的关注点全部盯着2022年全国两会,尤是3月4日及3月5日会议结束以后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因为,很多网点老板一致认为没有行业性的法律法规出台,管理部门就没有法律依据,行业也就失去了有法可依的依据,最终,行业仍然缺乏监督标准。
快递行业让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迷茫的是,行业始终处“多管齐下”的状态,问题发生时,却又是哪个部门都处理不了的状态。比如说网购用户投诉问题,按合同办事网购用户应该投诉电商,把快递服务状态反馈给电商,因为电商是包邮性质的,应该再由电商投诉承运快递。
现实的情况是,网购用户直接投诉快递,或者是把快递投诉到管理部门。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经过是按合同流程解决,也没有法定的仲裁机构。最终,问题被放大至民事纠纷,人身攻击。事实上,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有很大一部法都是因为合同法的监督缺陷引起的,比如说快递网点与电商签订的服务合同,基本上属于废纸一张,又有谁进行电子申报,又有哪个部门监督谁在违约。
比如说电商的“代收货款”,电商的商品是否真假,应该由工商部门去监督检查,快递网点既没有专业水平,也不具备法律资质,怎么去定义货品的真假。快递网点的服务标准是按“安全寄递”去执行的,电商如果售卖假货,快递的法律责任怎么去定。快递行业所有的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并不是希望有多少法律法规出台,而是管理的公证渠道有多少法律法规可以畅通。如果快递行业等到2022年3月4号的两会一结束,整个行业价格战马上就会开打,说明了一点,管理部门的管理托底的规模不够。
评语:为什么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会觉得管理部门的管理规模不够会导致整个行业被拉垮,原因就是义乌和广东,及品牌快递市场部的派费是面向全网的,如果东边不打价格战,西边打,部分管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边打的地方产生的派费仍然会像义乌一样低。
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希望的是有从业的投诉渠道和公证部门为行业做出有力的管理支撑。
第二:政策调整的占比有多少
引导文:在快递行业,所有的网点公司都知道,品牌快递总部与网点加盟商之间存在的商业关系,总部就是依靠批发面单和定价面单产生利润的。因此,作为快递品牌的持有经营方,网点加盟商一直是总部的“政策”销售对象。
那么,什么是政策调整的占比有多少,很简单,行业市场行情走好多少,总部政策成本上调多少,留给网点公司的盈利空间有多少。为什么这么讲,原因就是品牌快递总部用“量本利”把网点加盟商的盈利空间调算的一干二净。卡的死死的,一直让你“吃不饱饿不死”。一直把网点政策与快递费之间的差额定型在正常的网点运营成本范围内,如果市场行情走好,快递费涨了,省区给网点的政策成本跟着涨,如影随形。
目前,品牌快递的经营战略决策存在着两种观念,第一种是循环的市场观念。第二种是资本的控制观念。前者以科学的派费和政策推动网点积累财富打造末端网络稳定的基础,由此推高市场溢价,以电商愿意接受快递费价差的方式展开网点政策性循环。
剩下的第二种是资本的控制观念,总部直接利用“一年一签”的加盟协议和随意的政策调整控制网点,把网点盈利空间算的一干二净,然后用内部“金融贷款”和“股权”的方式给网点公司“套劳”续命。实际上,一但网点公司需要向品牌快递总部贷款,已经说明了一点,总部已经在政策上设置了“盈利”陷阱。讲白了,就是借钱让网点亏损,然后总部在贷款上赚政策成本的钱。
评语:在快递行业,品牌快递总部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循环的市场观念和资本的控制观念之间的竞争。
如果一个品牌快递总部把网点所有的利润都赚了,总部除了逼迫省区管理去找接盘侠和扁平化的背锅侠之外,动荡的网络必然遭到电商的放弃,市场溢价也无从谈起。实际上,快递品牌之间的竞争,网络稳定远远要大于时效体验。因为,网络稳定与不稳定会影响电商选择哪个快递承运快递包裹。时效相差几个小时是不会影响电商选择的。关键是,网络不稳定,就是网点活不下去,这里停派,那里退网。
第三:行业监督的标准有什么
引导文:在快递行业,对于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来讲,行业管理部门与品牌快递内部是两个世界两种标准,而且,这两种标准还没有有效的监督仲裁机构。行业管理部门与品牌快递内部往往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在快递行业,如果有10个品牌快递,就会产生10种品牌管理标准。那么,每个品牌快递的加盟协议内容与实际管理标准一致吗?很显然,加盟协议中并没有多达70条以上的罚款项目。比如说网点公司的政策指标未完成罚款和时效签收罚款,是否是加盟协议上约定的罚款,还是依据管理部门产生的罚款。从快递行业法律法规来讲,只有承运约定的赔偿和法律规定的罚款才是契约标准。
实际上,品牌快递内部管理机制和行业外部管理机制应该是同步的,统一的。因此,快递行业所有的内部管理标准必须符合行业法律法规。因此,任何品牌快递内部管理机制标准必须向管理部门申报和评估,最终形成统一的行业仲裁标准。为什么要形成行业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快递行业属于加盟模式,加盟合同与合同内容标准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定义。比如说管理部门出台“派费核算指引”,虽然说派费的定义按“本地化”标准实施,又能以什么法律形式普及到整个快递行业。原因在于行业内品牌快递内部管理机制的随机性和竞争需求,会推进品牌快递制定出对竞争有利的机制,最终会导致“派费核算指引”成为摆设。
评语: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担忧的是管理部门会不会向全行业公布标准,然后设置行业增幅核算方式,并且设置行业申诉渠道,仲裁机构。
关键是,当下的快递行业,行业管理功能与服务问题仲裁,已经完全是网点公司与电商之间的事,快递小哥与网购用户之间的事,完全没有“中间标准”让双方参照与责任划分。由此产生的电商卷款潜逃,网购用户恶意投诉,双方冲突,比比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点,行业品牌快递内部标准没有统一的社会化,契约化。
结语
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的迷茫,不是看不到希望,而是看不到落地。无论是管理托底的规模,政策调整的占比,行业监督的标准,并不是文件和口号能解决的。虽然说快递行业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比重越来大,但是,众多的管理部门和众多标准也越来越分散,看上去“多管齐下”的谁都想管,实际上谁都没有管理进重点。
行业管理正在演化成对网点和快递小哥的配置和制度管理。反而把网点和快递小哥的服务和生存条件甩到了边缘。谁都不愿去管,美其名曰市场化。如果要网点公司和快递小哥不迷茫,必须把管理落到市场实处,转入行业内部统一标准管理。
注:本文摘自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