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物流数字化转型困境?
文章来源: 未知 发表时间: 2023-01-17 08:56 浏览次数: 571
物流行业正在步入“乌卡时代”,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流程自动化 RPA 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带动下,全球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不过,我国物流行业采用新兴数字化技术目前存在四大阻碍。赛迪研究院安全产业研究所认为, 构建物流信息畅通渠道应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互联网+”高 效物流、加速多式联运信息共享;保障物流数据安全应使我国航运数字化标准及模式推广落地、构建企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01 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开弓之箭”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推物流行业数字化进程。一方面,7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建 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形成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共治体系,在制度、机制、标准规范方面战略统筹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建设。另一方面,各地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引导和扶持物 流数字化转型。其中,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市为先导,利用航空 科技优势,着力发展航空物流产业,打造国家智慧物流示范区;江浙沪地区在供应链物流支撑体系方面发力,着重优化智慧物 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仓储规划布局;大湾区享有资金优势,政府鼓励企业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智能设备,加速货、车、 场等物流要素实现数字化,推动物流园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助力,智慧物流园区涌现助力产业升级提速。事实上,我国物流园区增速正在逐渐放缓。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0 年我国物流园区达1802 个,在2015-2020 年间年均增长8.3%,数字技术倒逼传统物流园区向智慧物流园区升级转型。
一是物流园区的数字化应用体现在多个应用场景,会覆盖园区的运营管理、物流产业及综合服务,通过构建园区“智慧大脑”, 即智慧服务管理中心,以数据中台为支持,应用云计算、GIS2、 视频智能分析、无线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应用子系统的 互联互通;通过应用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智 能分拣和搬运等系统集成物流设施,以实现业务增值、协同生态 和连锁效益;通过构建智慧链接系统,实现人、物、车、园、城 的联接互通。
二是物流园作为大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 “万物互联”作用,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林安物流园等企业已形成了成熟的智慧园区打造路径。
其中, 运营模式数字化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综合应用各类数字化科技 手段,整合园区运营流程系统,盘活各方资源,增强对资源要素的整合应用,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区。比如, 通过物联网手段摸清园区能源使用情况,并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 结果,对空间进行精准节能改造,应用智能算法实现主动控制。最终实现园区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目的。
先导企业引路,物流产业链头部企业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及硬件设备方面,我国物流自动化进程不断提速,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自动分拣输送技术,可集中整合和优化成本、时间、资源及效率;AGV 机器人3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柔性化缓解,可以帮助企业减少 20%的人工成本。
据统计,德马泰克、音飞和胜斐迩在 2022 年上半年的物流数字技术及硬件设备供应商中名列前三。其中,德马泰克自主研发物流集成系统,实现了仓储配送环节高效安全无人化;音飞储存在 5G、AI 算法、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仿真等领域名列行业前茅,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智慧物流生态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大规模应用自动化技术、减少人工参与已成为物流行业不可逆的趋势。
平台工具“补短”,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打通物流供应链痛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技术开发等平台功能,在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提质的同时,可通过数字决策、敏捷创新为物流及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赋能。其中,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包括供应链控制塔、工业互联网平台、零售供应链平台、计划/规划、仓储管理与协同、运输管理与协同和智能调度。
此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可覆盖智能设备平台、资产资源运营服务平台、网络货运与运力生态。例如,京东物流从基于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的角度构建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依托数据与算法提供供应链战略-规划-计划-执行的个性定制方案,具备运营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能力,帮助客户全面提升现货率、加速库存周转、实现高质量增长。
02 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四大困境
全链路不透明导致无法科学构建顶层设计体系。物流透明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分别是运单流转和流程作业信息透明、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信息透明、产业需求链信息透明。目前,我国在完整的物流链路上,由于涉及主体众多,周期长,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支持,在无法打通三个层面信息透明情况下,加剧了物流各环节各自为政的困局。
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系统数据难以实现互通共享,阻碍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虽然我国部分公铁联运企业实现了内部联运业务信息化,但由于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信息共享程度低、系统结构僵硬,以及相关参与主体获取信息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
在西方企业主导的国际数字物流规则下,我国的航运等物流企业数字化处于弱势地位。
2019 年,全球十大班轮公司除中远海运外,共同成立 DCSA(数字化集装箱航运协会),旨在规范集装 箱航运业数字化发展,为实现信息技术互通和标准化、区块链等数字化应用铺平道路。中国在与国际贸易和供应链数字方案对接方面存在一定阻力。
企业的物流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数据安全问题影响着物流数字化进程。随着我国快递单量已逾千亿件,快递相关企业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近年来已发生多起数据泄露事件。由于系统平台漏洞和数据保护权责划分不清晰,物流企业对数据保 护技术和人力投入较少,存在严重的信息保护缺失隐患,无法保障智慧物流的顺畅运行。
03 建议
1. 推动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互联网+”高效物流落地。推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开展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前期研究工作,建设一批“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平台和供应链“上云用数赋智”试点示范工程。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接入标准,推进系统内数据接入,实现商务、社务信息的数据存储和调用分析功能,推动物流骨干网等供销设施数据入网,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透明和智能化管控,构建集信息匹配、物流服务、交易撮合、社交营销、品牌推广和供应链金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2. 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一方面,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为原则,建立公路、航空、铁 路、水运、邮政、海关、公安、税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机制,搭建多式联运数据平台,保障各种运输方式与口岸监管部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另一方面,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出台海铁联运补贴政策和降费举措;为多式联运各参与方提供认证认可、资质资格、通关查验、信用评价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不同运输方式企业进行资源共享或资产重组,支持多式联运市场经营主体以物流链和联运线路为纽带组建企业联盟。
3. 通过内循环和 RCEP 促使我国航运数字化标准及模式加速落地。在疫情影响下,我国更多货品只得“出口转内销”,在这种大背景下,内循环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可在国内市场进行与航 运相关的数字技术和标准方案实践,比如,利用国内立法进行多 式联运提单物权凭证试点。同时,在 RCEP 加持下,可将经过国内市场检验的数字模式、标准和技术在更广范围的亚太地区进行推广,获取区域市场规则和标准的实质性控制权,再逐步往“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4.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大力宣传物流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为从业管理者提供相关培训, 为其在战略、人才、组织和管理等层面进行数字化创新提供有效 工具和路径。引导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安全护盾,在技术和运营管理层面,健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预案管理等工作机制,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重要信息系统和交通运输的关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注:本文摘自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