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疫情之后,线上生鲜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仅2020年一年,通过社区团购途径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比例就提升了将近10%,其中约有1/4的新增用户是来自于疫情期间,而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将超过1200亿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生鲜作为社区团购最主要的产品,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社区团购扎根于社区,将连接顾客和商家的主要场景打散、分化,使得每一位顾客的购买距离缩短,在人人居家的几个月里凸显了其显著优势,也让小商家们凭借客户粘性和流量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亚冷控股总裁、创始人刘曦泽认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冷链市场需求激增,社区团购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式发展。社区团购平台以生鲜、无接触配送为主的模式再一次获得政府、百姓的认可,成为保障特殊时期生鲜供应的重要力量,其中冷链食品通过社区团购渠道获得高速、迸发式增长。
社区团购是生鲜冷链的一个缩影,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的生鲜冷链领域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腐损率较高。并且,冷链衔接不连贯,装卸货环节断链,管控水平低,供需不匹配,资源难共享,成为行业的痛点所在。因此,保证新鲜度和品质,让消费者拥有愉悦的体验,是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对此,应建立可溯源、可管理、可协同冷链体系,明确供应链条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加强上下游的协同,及时取消冗繁多余的步骤,不断优化流程,积极引入信息化系统;建立冷链流通监管平台,加强管理和监督,打造流通环节数据池,才能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刘曦泽说,2021年的发展趋势,对推进后疫情时代生鲜冷链产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冷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还未十分健全,但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食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也促进了冷链运输的发展,冷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国家的供给侧改革、消费理念也随之提升,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在刘曦泽看来,目前中国冷链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和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冷链硬件设施缺乏且分布不均;二是设备的功能也较为滞后和老旧,大部分的储存设备功能不全,无法精准控制温度;三是法律体系不健全,冷链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主体均无保障,因此,冷链物流的全程化得不到认可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制约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行业集中度过低,运营成本普遍过高。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整体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地区之间的冷链发展也相对不平衡,冷链物流的市场和设施也是相当分散。发展初期,我们很多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重视冷链的单一功能,仅重视发展冷链物流环节的仓储、运输等某一个单一环节,没有把冷链物流放在统一的供应链中来统筹规划。这就造成了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这种零散的冷链物流模式,让冷链仓储和运输效率低下,而且造成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普遍落后,标准化水平参差不一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发展初期门槛过低,过度发展,导致基础设施技术普遍落后,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加上原有设施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平衡,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型冷库建设。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设备质量均存在很多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初步建成的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发挥其作用。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投资和引导,资本市场也在助推市场体系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整体起步较晚,我国东西、南部市场经济活跃性差距甚大。目前冷链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且分布零散,覆盖全国性的企业寥寥无几,能够对接国际市场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初步建成的全国冷链物流体系还未能完全发挥其作用。
科技赋能实现创新
冷链物流之所以能攀上风口,也代表了用户需求的激增,在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将会向着垂直化与细分化发展,从仓储到运输再到第三方物流以及其他环节都在促使行业不断趋于成熟。刘曦泽认为,未来冷链新的增长点会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下沉市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各大电商争抢的目标。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社区团购发展速度加快,获客成本低、订单起量快,也与下沉市场用户的消费特点吻合;
二是定制服务,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冷链物流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为冷链运输或冷库进行专业定制,是助力冷链业降本增效,为更多冷链用户带来更高运营价值的方式;
三是生鲜电商的发展,疫情强制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而为生鲜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大量新用户开始使用生鲜电商,线下用户向线上转移,生鲜电商行业需求已远远超过了供应,生鲜电商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也将成为电商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除此之外,科技是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发展移动联合冷链的仓库、智能仓库、智能分拣等,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每个物流环节的信息数字化实现线上连接,推动冷链物流过程的透明化。
另一方面,对不同的产品都要有不同的储藏时间控制技术,采用高性能反射性材料,保持隔热层的气密性、吸附性,降低对辐射热的吸收,形成低温隔热层。通过智能科技赋能冷链每一环节,才能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比如,在技术方面,无论深冻还是浅冻,目前国内的技术都可以实现,但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成本的一部分来源于末端配送的包装材料上。目前生鲜食品主流的包装材料主要有泡沫箱、EPP、EPS、PU等,但是回流系统和机制是缺失的。很多电商平台都用污染性较强、价格偏低的泡沫箱来保护生鲜产品。在智慧物流和数字化日益成熟的当下,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了各方各面,对温度的实时追踪和监控已经不再成为阻碍,末端材料上的创新也是保证冷链“最后一公里”不断链的关键。
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针对整个冷链物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补贴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可以说涉及冷链产业的方方面面。但相对来说,在冷库设施建设准入、冷链设施设备投资补助、智慧冷链技术研发、产地农产品冷链加工(含仓储)等环节还需要得到政府部门与政策上的更多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