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界点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三农”工作重心已发生历史性转移,迎来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十四五”规划指出,国家每年都将投入50亿元资金补助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与国家战略布局整体协调推进,发展冷链物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今年初,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冷链物流是我国流通方面短板当中的短板。他强调,重点要抓骨干网络,合理规划商品的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等。把骨干网络打通健全以后,再把“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打通。国家在乡村城镇冷链布局上可谓高瞻远瞩,同时也是用心良苦,从在全国范围内搭建国家冷链骨干基地,到建成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物流村村通,初步搭建起从干线到支线的物流网络。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不协调、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成为新议题,有必要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本情况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据资料显示,2017-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2019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391亿元,同比增长17.5%。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实现近年来最大幅度扩张,产值超4000亿元。在冷库建设上,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约6053万吨,新增库容814.5万吨,同比增长15.6%;另外,“运猪”改“运肉”政策调整,使得冷链肉挂车市场销量大幅上升,2019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21.47万辆,较2018年增长3.47万辆,同比增长19.28%。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2020年,中央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6个省(区、市)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到2020年12月底,支持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冷链规模超过600万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价值无限,发展无限,是提高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微循环,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 监管及标准不统一、布局不合理并存。尽管规范冷链物流发展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部门之间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形成协同共促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部门间的建议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同时,由于缺少对企业进行监督约束的法律,监管未能覆盖冷链全流程,不同监管部门各管一段,冷链不冷、冷链断链的现象难以杜绝。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冷链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中区域。其中,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冷链水平较高,冷链网络及体系相对健全,而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则较为短缺。另外,在冷库建设中由于“重肉类轻果蔬”、“重城市轻产地”和“重规模轻质量”等问题导致我国农产品冷链产业布局建设失衡,难以独立完整运作。
2. 农产品冷链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较低。我国农产品物流较为分散,规模化运输存储难度较大,集约化运输可行性较低,加之冷链高投入及高运营成本特性,致使资金回收周期偏长,加大了冷链企业资金及时间成本,导致市场竞争力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适度规模经济,企业难以分摊大量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采用的制冷工艺和技术方法水平相对原始,关键新技术投入不足,致使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过高现象得不到改善,易腐食品流通低温保障比例不高。行业飞速发展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脱节,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农产品市场布局分散、供需不匹配,加之冗长的流通环节,导致上游种植和下游需求间信息不对称不畅通,导致有车找不到货,有货找不到车,并且农产品经过各环节的储存、运输、装卸后损耗较大,叠加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层层加价,难以实现需求指导生产,这也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难以介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网络。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并且上下游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信息断层现象较为明显,信息交流的通畅性和准确性受阻,以致缺乏联运整合规划安排,导致本应协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局面,变成由于冷链运输过程盲目而造成无谓损失的局面。
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是前提。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过程中,既要依靠市场自身调节,更要依靠政府的宏观推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上级农业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冷链物流企业指明正确发展方向,使企业运作有据可循。更要不断完善行业管理规范,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对冷链销售者安全主体责任的相关要求,引导冷链企业规范经营,构建从产区到销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指导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助力企业把控冷链农产品品质。
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严控冷链各环节运行状况,从车间到运输、仓储、销售各个环节,均能实现可标识、可追踪、可定位、可追溯,从全链条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在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冷链相关规则的监督执法力度,夯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在新冠疫情常态化下,政府须助力企业加快建立并完善自身检疫机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优化布局,实现信息一体化是基础。推动冷链物流建设纳入新基建理念,全力支持科创型企业立足冷链基建领域,让冷链物流充分融入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建设的战略规划之中。硬件设施和专业设备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运营的基础,我国应加快推动政企共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同时利用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冷链物流智慧化,促进冷链企业高质量高效率转型。随着生鲜电商和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绿色化持续升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子化冷链”,建立可实现信息交互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上下游多方配合,优化布局,有机结合破除沟通壁垒,提高整体联动性。加强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以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上辐射供给端,向下辐射卖场、连锁超市等下游节点,使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有效防止冷链供应链断链。
3. 加大直播电商政策扶植力度,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是关键。直播电商作为线上新型消费方式,成为提振乡村经济动能的新利器,其“货找人”模式实现了去中间商化,使得供需双方近乎零成本匹配,提升用户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对仓配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直播电商对于乡村经济来说,绝不是一时新鲜的权宜之策,而是可以成为促进数字化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常态。直播助农将倒逼农产品产业深层次变革,以提高农特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建立城市包围农村的冷链连接网络,让更多优质特色产品走向市场,打造农产品地域特色品牌,增强其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4. 提高企业软实力,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是长久之计。专业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决定着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水平。面对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匮乏的局面,为打破“无人可用”的困境,企业应大力引进高质量技术人才,组织综合培训和操作实验,提高已有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行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建设精干有力、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政府应大力支持相关学校开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成立由政府主导、科研院所支持、企业提出需求的产学研促进中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重点解决冷链领域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