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有人说,冷链物流已成为红海;有人说,冷链物流潜力巨大。站在不同的角度,则有不同的看法。冷链物流,对有些企业来说,已迈入生存之战,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则是星辰大海,关键在于有没有抓住“生鲜”这个机会。
农地生鲜占据半壁江山
冷链物流作为一支特殊物流,其供应链集成业务对象为生鲜农产品、高端食品、生物活性药品和温控医疗器械等。在冷链物流价值链中,农鲜产品,包括蔬菜、肉禽蛋类、水产品、花卉等占其半壁江山。
我国国土面积巨大,生鲜地域性以及季节性强,如鲜花主要在云南,菠萝等热带水果多集中南方各省,苹果等北方水果则集中在山东、陕西等地,乳制品源则多集中在内蒙等地,这一方面为我国生鲜流通增加了成本与难度,另一方面也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市场需求。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的多样性、营养性、口感需求大幅提升,另外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产地直供、农超对接等模式相继出现,共同助推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对于农地生鲜来说,冷链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然而要布局冷链生鲜,做好冷链生鲜,首先要注意以下两点:
降本是关键。当前,农地生鲜的冷链需求巨大,但冷链运输的成本也很高,因此,目前许多农地生鲜产品采用“类冷链”普货快递运输服务,即用保温箱或者泡沫箱加以冰袋、冰板等,用常温普货快递的方式运输。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这种方式相比冷链物流成本更低。冷链物流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生鲜食品贸易和食品深加工,然而,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使农地生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望而却步。
全程是根本。目前,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转环节较多,难以提供一体化生鲜供应链服务,损耗较高,据估算,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全程冷链体系,常常出现断链问题。
当然,我国地域性的差异大,不同品类的温控要求也不一,资源配置不通用,使得冷链物流集货难度增加,但这都不是断链的理由。
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希望建立全程冷链配送系统,打造全流程可视化的智能温控平台,确保全程温度可视、品质可控的冷链全程服务体系。
因此,笔者建议把标准冷链单元箱直接到达产地,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产品预冷,解决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问题;针对前段后端设施相对而言不够完善,鼓励“采购+冷链+加工+配送”的全产业链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社区家庭厨房”等冷链物流新模式,实现全程冷链不“断链”。
全程追溯确保食品安全
目前,冷链物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生鲜产品的质量安全,破局之道则是全程追溯。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其对生鲜食品的消费升级需求以及对生鲜食品安全流通的意识逐步提升。日常新鲜的蔬菜瓜果和食品供应,离不开冷链物流的高效保障,确保生鲜安全,需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全程追溯。
目前,冷链作为专业细分领域,流通环节众多,食品安全保障率较低,虽然目前已出台各类流通标准,但在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的情况下,产品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部门之间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形成“全链条”监管体系,大多数冷库缺乏自动温度、湿度控制设施,大多数冷藏车没有与全国、全市农产品冷链监控平台联网。
鉴于这一情况,部分省市已开始行动。截止2020年底,就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逾十个省市不同程度在推行实施冷链生鲜食品可追溯。
冷链市场监管环境在不断成熟,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强标已经开始实施,实现生鲜农品、食品质量与安全可追溯、可监控以及订单信息与位置可跟踪成为可能。实时掌握冷链物流运行情况,并向市民开放在售商品冷链数据,成为必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监管体系建设。
同时,国家《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监控与追溯平台,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开展冷链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冷链运输信用体系建设。
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实时监控冷链物流流通中各环节,打通生产商、供营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出扫码了解全流程的冷链物流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总之,随着多地区、多领域出台涉及冷链物流可追溯政策,冷链物流体系将逐渐完善,冷链行业监管将逐渐加强,全程溯源将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后备入场开启竞争模式
站在国家政策角度来看,在2020年,我国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法规超过56项。加之消费升级带来的生鲜冷链需求,更大的冷链物流市场正在被打开,使后备队伍入场踊跃。
物流快递企业是布局生鲜冷链的先行军,快递大鳄们,有的早已布局,有的刚刚入门,有的正地谋划,都不想,也不能放过冷链生鲜物流这个细分赛道的新机会。
目前,涉及农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递企业包括:顺丰控股、京东物流、中国外运,中通、韵达、德邦、跨越等等。
据中物联冷链委《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分析报告》,顺丰冷运业务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蝉联行业第一,2020年度冷运业务收入达64.97亿元,同比增长27.53%。
京东物流2014年开始打造冷链物流体系,2018年正式推出京东冷链,专注于生鲜食品、医药物流,打造冷链仓储网、冷链运输网、冷链配送网“三位一体”的综合冷链服务能力。
中通冷链的崛起也十分迅速。自从2020年9月首次披露冷链构想以来,中通冷链每一步都可谓稳扎稳打。中通的冷链产品将覆盖冷藏、冷冻和深冷等多温层运输需求,运输品类主要是生鲜水产。2021年第二季度,中通冷链已基本完成加盟招商工作,到2021年底前,中通冷链将完成31个省会城市、首府城市、直辖市和250多个地县加盟工作。
互联网巨头也是争夺生鲜冷链的主力军,社区团购加速了C端市场的爆发,同时也来自于三线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的网络需求,冷链成为他们的必选项。
电商巨头正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纷纷宣布将在农产品核心产区布局物流中心,让更多的县域物流中心具备农产品上行的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如锅圈、美菜、蜀海、优合、冻品在线、望家欢等也在加入其中,在农产品田间地头市场合作建设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备,补齐短板,构建冷链寄递体系。
社会资本也高度关注,相继跨界进入,万科、宝能等地产商,以及光明乳业旗下的领鲜物流、新希望旗下的鲜生活冷链等上游企业都在布局农地生鲜。
冷链是正在开发的一块宝地,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将释放出巨量的生鲜产量和投资需求,将带动大批企业投入其中。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前途一片光明,但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冷链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利好政策落地需要时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市场需求还未全面爆发,消费者冷链认知仍需培育。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各级政府、各路企业上下而求索。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