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航运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顺应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实现航运要素和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以航运发展新成就实现航运强国、交通强国的目标,是当前业界高度关注和急待破解的难题。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产业发展峰会上,来自交通运输行业的嘉宾代表,围绕“智能航运与产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智能航运产业发展汇智献策。
发展智能航运是必然要求
“发展智能航运,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作为现代航运的新业态,智能航运不仅是当前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前沿与趋势,也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重点领域,更是我国推进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构建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何建中表示。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兼水运局局长李天碧也认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依托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发展,是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交通是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具体体现。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表示,航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航运业自身谋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应对商业生态化、政治化的挑战,落实航运强国战略,加快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积极推动智能航运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行业各界积极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智慧港口领域,我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管理全链条关键技术并逐步走出国门,已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4座,另有10余座正在加快建设或改造,已建和在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港口作业单证电子化广泛应用。
在智慧航道领域,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已全线建成并向支流延伸,京杭运河江苏段电子航道图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三峡—葛洲坝、西江航运干线、嘉陵江等重要干线航道通航建筑物实现了多梯级智能联合调度,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建筑物运行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智能船舶领域,行业规范及技术指南逐步完善,辅助驾驶、自主航行等技术研发“多点开花”。今年4月,我国首艘自主航行的300标箱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港正式交付运营。
在智能航运服务领域,组织开展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推动冷藏集装箱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短板弱项有待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智能航运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何建中认为,目前在智能航运关键核心技术中,处于国际领先的主要是欧盟,其次是日韩,我国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进入了第一方阵。但基础不牢,制约发展的因素如政策法规标准和研发投入、基础设施条件等都是待解的难题。
徐祖远认为,航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数字化新商业模式不完整,产业数字化体系还不完善;数字化产业“碎片化”建设阻碍跨平台融合发展;数字化产业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基础保障水平亟待提升。“如行业寻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生态群码头、船舶、船期、航线等基础要素缺乏统一编码,舱单格式、提单格式、船期格式、租约格式等数据格式各不相同,主要在于行业内还未形成共同的使用规范。有的企业投入建设了大数据系统或数据中心,实际应用层面更多的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的简单展示,对于这些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应用仍然较少。”徐祖远举例说。
此外,在智能船舶发展方面,我国涉及该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部分重要装备和元器件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徐春表示,从长远看,我国智能船舶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发展合力尚未形成,对智能船舶认识尚不统一,试验样本数量不足,软硬设施建设还不健全,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仍不成熟。“举例来说,目前国内开展的与智能船舶相关的各项工作依然以‘单打独斗’为主,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智能船舶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还不够清晰,尚未形成系统化发展格局。”
多管齐下加快发展进程
要扎实推进智能航运健康有序发展,就要把握最佳时机,咬定发展目标,不断补齐短板,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发展进程。努力在智能船舶制造、技术规范标准、资源整合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创造技术成果转化的条件,大力推进智能航运发展市场化进程。
何建中建议,要多方引导和营造智能航运发展的良好生态。把握好“两个文件”的总体要求;完善智能航运成果评价、转化机制,要始终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要搭建多方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两个文件’指的是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和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指导智能航运发展的系统性部署。要按照文件要求,利用中央财政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智能船舶研发应用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优化完善保险补偿政策,加快智能船舶首台(套)推广应用。以法规、标准、规范制定为重点,加快构建智能航运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和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智能航运发展政策环境。”何建中说。
他还建议,要持续推动和提升智能航运发展产业水平。要进一步集智攻关;要强化智能航运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构建智能船舶新型产业链;要深化国际智能航运技术交流合作。
李天碧表示,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全面积极推进智能航运发展。着力打造智能航运新生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智能航运全方位协调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与航运各要素深度融合,可从港口、航道、船舶、航运服务四方面入手。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智能航运技术攻关,瞄准世界智能航运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产学研融合,努力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和商业化应用。
徐祖远建议,航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做好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要在《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行动计划和产业线路图,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建设培育好国家级、行业重点智能航运数字化平台和产业典型案例;积极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强引领航运数字标准化建设。
根据《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预测》报告,到2035年,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50年,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可以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专家们表示,尽管智能航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会有逆流险滩,但只要大家携手同心,推动智能航运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实现智能航运发展目标。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