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日前,在上海隆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成为热议话题,尤其加 大数字技术在进出口贸易、港航物流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响应速度、透明程度等已经成为共识。“数字化的加快发展为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调整,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手段和新的途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供应链全程可视化在当前的发展态势,印证了这一观点。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托运人对于货物在途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全程动态掌握,在途风险消除成为重要诉求,作为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在可视化方面布局也成为运人内生增长动力。同时,数字化技术公司也为行业贡献了诸多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
痛点陡升 托运人可视化需求猛增
“实际上对于我们而言,除了运价和舱位,我们也非常关注船期的稳定性,非常希望知道目前货物到底在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采购和订单计划。”这是在“畅物流·稳外贸”专题座谈会上,天津市某外贸进出口企业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感叹。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部分港口集疏运体系在人力不足、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货物在港口积压严重,船舶接卸效率大幅降低,船期准班率跌至历史新低。对于托运人而言,货物的发运与到抵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多位外贸从业人员表示,以往在货物运输可视化方面,部分托运人更多的是在关注突发事件对于稳定性的影响,在途尤其是港到港运输过程一般会通过公共AIS数据来进行查询,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某外贸进出口企业人士表示:“疫情发生前,确定性的环节很多,甚至有一些是固定的周期和环节,所以我们对于可视化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但是,疫情发生之后,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我们希望能够掌握每票货物在每个节点的信息,这不仅包括了位置信息,也包括温度、湿度等判断货物安全的可视化信息。”
显而易见的是,托运人对于可视化信息的渴求不仅限于海运段,也包括公路、铁路、空运、包裹、配送等各个环节;对于信息的种类也不再仅限于位置,还涵盖了货物安全运输的各类其他参数。
仍存障碍 数据互联互通不易
不管是需求倒逼还是内生动力,当下,在供应链领域,可视化并非是新鲜话题,也出现了不同的技术形态和不同的主导者。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就介绍,从技术层面而言,目前市场上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方式主要有三个——
一是多维数据融合,主要采用车辆追踪、码头作业状态、船舶定位和班轮公司数据等相互拼接融合,得到货物当前的位置状态,掌握每一个环节的状态信息,形成货物画像;二是外挂电子标签,主要通过带有定位模块的智能化的标签或电子铅封,实现位置信息的追踪和开箱报警,并通过4G或者5G网络与云端同步数据,从而避开了多来源数据拼图的过程;三是智能容器(集装箱),这类设备往往不限于提供位置信息,还会集成多种物联网传感器,读取温度、湿度、重力加速度等各种信息。“第三种方式采用的设备智能化程度更高。”徐凯表示。
在技术分类之外,可视化的实现也有不同的主导者,不仅包括船公司、港口等行业参与主体,也有政府主导、行业协会主导,以及技术公司主导的平台和服务。
尽管在技术层面而言,实现可视化并非难题,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难题。
关务及经贸领域专家,北京中海通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实验室首席分析师黄胜辉就表示,本质上来说,现在供应链可视化实现的难点就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从数据来源而言,信息分散在监管部门、各类承运人、港口、货代等不同环节手中,整合难度较大;从数据标准而言,统一标准的技术实施成本巨大,目前基于世界海关组织(WCO)的数据标准和模型,无法完全满足精细化的货物追踪诉求;从数据安全方面,各国政策和要求不同,应用就有很多不确定性;数据关联及防伪方面,也需要建立对应的机制。此外,单个数据量较大的时候,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的时效性都会遇到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智能制造与服务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一飞也认同前述部分观点。同时,他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提供数据的免费服务,供应链可视化是需要成本的。站在货主的角度来说,需要考虑是否愿意付出成本。”而且,在当前全程供应链可视化服务中,一些海外企业选择了通过本地化布局获取数据,赵一飞认为,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也是全程可视化实现的障碍之一。
三大优势 满足“货物层面”追踪
即便存在这样的障碍,对于业界而言,实现全程供应链可视化依然是追逐的目标,并且,已经有部分企业和平台获得突破。
“货运状态可见性的缺乏可能导致昂贵的损失。托运人若能预见延误,或及时收到警报并知悉运输路线、货运状况的变动,那么在各项收费罚款、销量损失、时间消耗、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省下的成本将多达数万美元。”和易孚高级产品经理林保青表示。
正因存在这样的痛点,就有企业和平台打造了分别针对冷链货物和普通货物的可视化产品。并着重突出“货物”层面可视化追踪。
其中,在普货类别中,不仅能提供集装箱的动向数据,还支持几乎所有产品层面的追踪,从卡车、货盘、包裹,乃至每一件货品,实现了整个运输流程的端到端全覆盖。
具体而言,通过用户自己的物联网设备及传感器全程采集的货物运输状态数据(包括温度、设定参数、氧气、二氧化碳、湿度、进出区域、冲击和门开状态等),与货运里程碑事件或者船期信息等整合在统一的智能监控平台,集中对用户货物进行批量监控。
同时,平台配合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对大数据进行整合,提供及时的智能警报帮助用户控制成本。并能确保收到真正对货运有潜在影响的关键警报,从而改进运营,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不仅是实时位置,人工智能还可以甄别不同线路的运输模式和动向。根据参数设定提供亮度、温度、冲击、湿度和门开关等全方位数据,设置了里程碑检测、真实异常警报和预计到达时间,方便托运人更好地把控和规划货运流程。
从服务功能和定位上,其凸显了三个有别于其他服务的核心优势。
林保青表示,首先,其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并能够提供全面的海运供应链AI解决方案;其次,作为业界知名船东旗下子公司,其具备较强的海运领域知识,立足于行业本身,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能够实际应用到日常运营中;最后,有别于通过纯粹的原始离散数据实现可视化,其整合、优化了运输数据,同时支持数据服务/API(应用程序接口)集成,以供托运人后端系统集成。
新冠肺炎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 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分水岭”,其带来的数字化、信息化需求正在不断的刷新行业传统,而作为“两化”的集大成者,基于“货物”层面的可视化,或许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