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对物流发展带来明显冲击,行业运行波动性加大。面对复杂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力度持续强化,物流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多措并举促使物流业保持韧性恢复,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有效保障了民生顺畅有序。2023年,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成为关键,物流作为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产业发展机遇明显增多。
物流供需动态平衡,助力供应链循环畅通
(一)物流与经济协同恢复发展,需求规模再上新台阶
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4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物流运行实现平稳开局,二季度受超预期因素冲击回落明显,三季度企稳回暖,四季度稳中趋缓。尽管受到国际国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但物流支撑实体经济畅通运行的局面基本稳定,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提升、结构调整基础进一步稳固、需求动力进一步丰富。综合来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基本延续恢复态势,全年顶住压力实现恢复性增长。
从近三年数据来看,2020-2022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波动性明显增大,年度增速在3-9%之间。社会物流总额与GDP变化存在较高相关性,且增速持续领先于同期GDP水平,物流需求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是促进国民经济产业链供需衔接和实体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
(二)顺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物流需求结构加快优化调整
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一定成效。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各领域物流需求与产业升级同步调整。工业物流需求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贡献率超过70%,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新型消费模式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相关的物流需求占比基本稳定。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物流需求实现高速增长。具体来看:
一是工业领域物流总体稳定。2022年工业品物流总额超过3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平稳开局,二季度受超预期因素冲击增速明显回落,但三季度、四季度仍保持4.8%和2.7%增长,工业领域物流总体呈稳定恢复态势。
从工业领域物流需求结构看,能源行业、消费品生产需求保持稳定,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支撑依然强劲。全年高技术制造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7.4%,增速快于工业品物流总额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增速快于工业品物流总额2.0个百分点。
二是进口领域物流缓中趋稳。2022年,进口物流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按可比计算全年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4.6%。从环比看,四季度在部分工业产业恢复加快、国际供应链修复等积极因素带动下,进口物流量整体较三季度略有改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小幅增长0.3%。
三是民生领域物流需求稳定增长。2022年,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4%,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电商物流需求韧性较强,实物商品网上物流额增速超过6%,我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成为支撑民生物流的重要动力。
四是再生领域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22年,全年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8%。“双碳”目标加快推进,再生资源物流成为实现战略的重要抓手,相关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形成,带动再生领域物流需求实现较高增长。
物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物流服务供给质量提升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物流业内驱动力增强,向质量求发展,向服务要效益,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促进了物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物流服务供给的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全年物流业总收入为12.7万亿,同比增长4.7%。物流市场总体保持稳步扩张,增速高于同期社会物流总额。专业物流依然保持较强的供给能力,发展水平与占比稳步提升。物流作为兼具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服务不断向高质量迈进,在经济恢复期价值体现得以进一步凸显:
一是多式联运加快推进,物流组织模式提升。2022年,疫情下保通保畅任务艰巨,运输物流服务保持了较强供给能力,综合运输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铁路、水运货运量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多式联运大力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实现高速增长,各运输方式协同性提升,助力运输物流服务质量升级。
二是服务能力辐射范围扩大,国际物流发展加快。从服务范围看,近年来国际物流快速发展,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铁路运输中欧班列辐射欧洲约24个国家196个城市,道路运输拓展至19个国家,远洋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空运输网络覆盖约60个国家和地区,有力服务了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
三是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增强,技术驱动供给质量提升。随着制造业绿色化的持续推进,物流与制造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物流领域的智能化、自动化等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公路、航运、快递等领域,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货物周转效率,提升全链路时效。
政策助力,有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力度持续强化,物流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一)物流政策密集出台,现代物流发展得到空前重视
2022年,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物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区、各部门密集出台物流业支持政策,为统一思想、有序有力推进现代物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顶层设计层面宏观规划引导持续加强,物流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年内《“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印发出台,精准聚焦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是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二是实施层面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物流微循环畅通。在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下,各部门相继出台“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重点物资通行证、货车司机和重点企业“白名单”等政策举措,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畅通有序运行;在重点城市周边启动应急物资中转站,保障各类物资有序中转调运;加强对物流不通不畅问题跟踪调度和督办转办,坚决遏制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日均值逐步回升,12月份已回升至675万辆以上,物流运输网络总体畅通、主要运行指标稳中向好、保通保畅成果持续巩固。
(二)物流领域投资稳步扩大,基础设施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有效投资工作部署,支持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水平低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准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精准扩大现代物流领域有效投资。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投资增长超过9%,自7月份以来连续加快,推动全国“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物流枢纽核心进一步稳固,已确认布局建设95个国家物流枢纽;多种运输方式通道持续畅通,铁路投产新线4100公里,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建成投运;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等领域短板加速补齐,全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增至2500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41个,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2600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15.3万个。
(三)减税降费助企纾困,助力物流企业发展
2022年,相关部门出台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着眼于行业层面,出台1000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社保缓缴、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等多项涉物流业的助企纾困政策。着眼于企业层面,金融机构发挥融资担保等作用,主动为申贷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对货运司机等群体相关贷款应延尽延,大幅提升物流行业融资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行业的资金压力。
环境复杂多变,行业运行波动加大
(一)受相关因素影响,物流运行成本有所上升
2022年,受国际供应链不畅、国内疫情扰动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比上年增长4.4%。从年内走势看,一、三季度基本平稳,二、四季度物流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反映社会物流运行效率总体有所回落。
在社会物流总费用各环节里,保管环节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占比下降0.2、0.1个百分点。从各环节变化来看,静态保管物流领域占比明显提高。一方面,2022年企业开始采用多层级布局、增加供应商选择、提高安全库存等举措以保障产业链正常运行,受此影响年内社会库存位于较高水平,上游存货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总体高于同期水平。另一方面,上下游产销衔接水平受到一定影响,物流仓储周转水平整体效率依然低于同期,截至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0.9天。
(二)物流业景气水平整体趋缓
从物流行业景气水平来看,2022年物流行业景气水平整体处于历史低位。年内全国多地、多频次受到疫情因素影响,物流劳动力供给阶段性趋紧,重点城市、物流节点畅通性波动频繁,对整体物流景气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从年内走势看,景气指数除4月份外,总体尚可保持在48-50%区间,三季度总体呈波动恢复态势,四季度受疫情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有所回调,特别是进入12月份,政府疫情防控策略优化调整,初期全国各地区陆续爆发病毒感染,工业和商贸企业人员到岗率下降、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出现一定波动,回落相对明显。
(三)物流供需恢复不稳,服务价格走势分化
全年供需两端均有明显波动,恢复势头不稳,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供需两端持续转弱,尤以需求端收缩最为突出,带来物流服务价格下降。海运方面,沿海散货、集装箱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依旧,加之疫情期间受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延误程度增加,运力周转效率趋缓,三季度以来服务价格走势分化。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年平均1124.52点,比上年回落超过10%;集装箱市场8月以来持续回落,12月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降至1358.63点,明显低于全年平均水平。公路方面,年内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二季度随着保通保畅持续推进,公路运输基本平稳,通行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部分区域出现结构性运力短缺,价格指数基本平稳。快递方面,快递服务整体价格水平趋向正常,全年平均单价略高于上年水平。
(四)经营指标下滑,物流企业效益承压
从物流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在业务量波动增大、经营成本增加、服务价格趋缓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22年物流企业盈利压力依然较大,初步调查显示全年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物流业务成本增长5.7%,利润总额同比降幅超过10%。从年内走势看,物流业务主要指标增速均有所趋缓,收入与成本剪刀差总体有所扩大,每百元物流业务收入的成本超过93元,持续位于较高水平。年内收入利润率在3-4%区间波动,利润降幅及盈利水平均处于201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2023年行业发展风险犹存机遇增多
当前物流运行总体平稳,基本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加之外部环境动荡和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对物流稳定运行影响依然明显,物流发展存在一些风险:
一是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趋缓。2023年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需求依然趋于偏弱,多因素或将给物流供需两端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物流平稳运行难度增加。
二是疫情的中长期影响尚待关注,微观稳定性有待巩固。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物流运行也将同步恢复,但局部区域阶段性疫情反复的风险依然存在,或短期对2023年初物流恢复存在一定冲击,特别要关注抗风险和承压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
三是物流供求进入调整期,物流行业服务价格或将进入分层分化阶段。沿海散货、集装箱运输、公路运输、快递等领域同质化竞争压力依然较大,2023年1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回落幅度均在10%左右,随着物流供需调整,部分领域、线路供大于求局面或将加剧,物流服务价格水平可能进一步回落。
展望2023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国民经济有望整体好转,物流发展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物流需求基础雄厚,超大规模依然优势明显。齐全的工业门类、合理的产业配套、较强的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依然是推动物流需求复苏好转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新产业、新动能的快速成长也将成为物流需求恢复的重要引擎。
从供给端来看,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物流产业展现出较强的承压能力和发展韧性。2023年1月PMI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上年已经有所回升,显示物流配送时效正逐步改善,物流周转同步提速。由此看出2023年随着物流需求逐步恢复,物流服务也将快速回暖,社会库存压力有望缓解,物流运行成本或将稳中有降。
从微观主体来看,物流企业竞争力整体将稳步提升,与制造企业融合加深协同发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物流将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如汽车、医药、高技术等领域物流企业业务均已呈现较好增长的态势,供应链等综合物流服务企业盈利水平相对也相对提高。
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显示物流市场信心有所提振,企业预期向好,全年物流运行将实现加速恢复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有望实现5.5-6.5%左右的增长。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