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共享经济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日常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是消费共享,那么,在制造业里,对通用的设备能否共享呢?笔者认为,制造业面临的成本难题,共享模式或许会是一种较优的解决方案。
从消费到制造
自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进入市场以来,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就有数千个共享项目出现。从提供网约车、充电宝、雨伞、厨房等生活共享服务,再到出现共享员工、共享仓库等新业态新模式,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里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和市场。从更深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B2C模式,企业“以租代售”,颠覆传统面向消费者的卖新和卖多行为,从销售产品向提供租赁服务转型。
就目前来看,我国消费领域共享经济快速成长并逐渐步入成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新动能作用充分释放。同时,共享经济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共享经济的“触角”也应该延伸到制造场景中去,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制造到智造
面对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问题,共享模式可以在总产能互助、部分生产工序互助、生产时间互助三部曲下,提高生产服务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共享制造是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是一种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生产的组织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以中小制造企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升级。
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正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机械设备、技术服务、生产能力等为共享资源,与业内同行一起共享这些资源。这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还能促进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在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盲目投产的风险。
共享制造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共享,生产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生产线等制造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提升产能匹配效率或生产组织效率,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生产冗余。共享经济的表现方式——共享工厂的出现,不但避免了大量机器的闲置,还能共享海量分散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将分享经济与平台建设相结合,为牵引、挖掘创新潜力提供了新的手段。
共享制造,其中一种重要的模式就是大型制造企业建设资源开放平台,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一方面,依托制造企业内部优势资源的开放力度,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集聚行业外部优势资源,加速传统制造龙头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全球制造业面临重大调整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制造业的全面智能化是智能制造的基本内涵。共享制造与智能制造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打破制造业的困境,关键在于它通过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降低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解决了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衍生出了新的交易内容和交易方式,因此,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共享制造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生产制造领域的重要实践,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从资源和规模驱动向数据和效能驱动转变。企业通过搭建创新能力共享平台,将上千万具备工业设计技能的个人和机构与数百万家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对接,极大发挥和调动了社会化智力资源。
共享经济赋能的共享制造,难以被定义,但切切实实是一种新模式,也是推进制造到智造的重要步骤。共享制造改造了产线,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柔性化生产,形成协同化大生产,探索一个在需求高度碎片化的场景里,工厂应该成什么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智造应运而生。
从智造到物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随之而来,怎么把共享经济的思维方式在物流行业落地,这是值得每个物流人思考的问题。
在物流上,其实也有许多共享经济模式。最早的货代公司,通过掌握货运信息与车主信息,实现二者的对接,就含有共享经济的萌芽。根本的原则是资源所有者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
Uber、滴滴、快的这些平台的出现帮助了出租车、个体司机赚取更多收入;物流领域的货车帮、快货运、共生物流平台等物流平台的加入,更多的是期望让车辆与货主实现自由对接,这都是共享经济的表现形式。目前的满邦,货拉拉,快狗打车,都是这一形式的延续,或者称为这一形式的完善化。
末端共配也是一种模式,目前很多网点都在探索末端共配,并且国家也认可和鼓励这种有益探索,共配目前在全国的县域城市成燎原之势,特别是在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地区更是遍地开花。随着《中国制造2025》向纵深推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推动物流智能化,智慧物流作为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制造端和客户端的核心环节。
在笔者看来,物流装备的共享租赁只是物流装备制造最简单、最初级的共享模式,共享经济对于物流装备制造的赋能,是建立高度柔性的供应链能力,其核心是主要的生产环节实现端到端、全链路的数字化。
“端到端”就是设备、生产线可以通过IoT技术互联互通,机器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从彼此孤立走向了网络化,这是生产能力可被数据化、可被分析的基础。
以笔者之见,共享经济赋能下,可以打破过去依靠围绕规模生产的供应链效率、时空和选择余地等局限,随时随地从整个平台网络的资源供给去重新整合与优化供应链。建立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能力,融入数字化的供应链大生态,融入数字化的需求大市场,需要共享经济助力,需要在共享之下,更有能力洞察和拓展需求,更好地预判未来。
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在物流装备行业也有反映,比如,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日益下降,产业结构和供需关系都存在诸多的失衡等等,如何破局,共享经济可能提供了一种模式。
笔者认为,物流装备制造,不能错过共享经济快车。目前我国物流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物流运输设备数量迅速增长,技术性能日趋现代化。2014年,我国智能物流设备市场规模为496亿元,到2016年我国智能物流设备市场容量达862亿元,年均增速约为30%,到了2022年,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达到1949.72亿元。
笔者建议,以共享经济落地为契机,物流装备企业要深入了解智能制造物流的逻辑和作业场景需求,从解决功能性要求转为解决系统性要求,聚焦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及科技创新,打造快递物流装备制造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供需配置、重建竞争优势。
在笔者看来,共享经济下的共享制造,目前还只处于萌芽状态,但它给物流装备制造的未来提供了灵感,蕴藏了中国物流装备制造业在低廉成本之外的新优势的可能性,充满着想象空间。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