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将“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之一。早在两年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就提出:构建绿色供应链,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打造绿色物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综上所述,推动“绿色供应链”创新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京东物流作为业内头部企业,积极践行国家战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新型实体企业在绿色基础设施和减碳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建设“零碳”物流园区,推进绿色低碳运输,实行包装标准化、减量化等措施,逐步探索企业内部减碳自循环。在此基础上,他们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持续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生态体系,搭建更加便捷高效和绿色低碳的数字化、智慧化、社会化的绿色供应链。在践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服务质量、效率的持续提升和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大。京东物流在供应链战略设计、绿色低碳战略布局和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方面走在了全行业前列,发挥着引领作用。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将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串接起来形成的网链结构,是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绿色供应链”就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生态系统,通过全网络资源整合、全流程绿色优化和全生态组织协同,达到提质、增效、降本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为此,我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牢固树立绿色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的期待,时代的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京东的实践充分说明,绿色低碳物流在减轻资源环境负担的同时,同样能够带来企业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推进绿色供应链创新发展列入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是统一规范绿色标准。从绿色供应链全程一体化需要出发,建立健全绿色物流标准化体系,按照统一标准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贯标达标活动,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效能。大力发展绿色数字融合技术,培育绿色数字产业新生态,建立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共同推进供应链协同创新,维护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精准做好市场分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对物流需求地、生产地和转运地,市场容量、物品流量、流向、时效和特点进行深入调研和需求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布局物流网点、优化路径和选择时段,做到供需精准匹配,物流准时到位,尽量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是努力破除信息壁垒。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采集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等全过程数据,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生产企业、供应商、回收商以及政府部门、消费者之间信息共享。推动物流领域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消除物流信息壁垒和“孤岛”。
五是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进新能源在仓储设施的开发与利用,创建一批绿色物流枢纽、绿色物流园区。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加快建立油、电、气、氢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加注体系。
六是创新发展低碳运输。充分发挥数字货运在车货匹配、供需衔接,减少车辆空驶和迂回运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现有网络货运平台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功能,逐步扩展到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重,普及深化“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甩挂运输”等运输模式。
七是大力推广绿色包装。执行绿色包装标准,优化绿色包装设计,选用多功能、轻量化、环保、可降解包装材料。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循环周转箱,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实现包装智能化、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共用。从原料选择、产品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装产品均应符合环保要求。大力推广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八是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开展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逆向物流服务企业。针对产品包装、物流器具、汽车以及电商退换货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鼓励集装器具、装卸机具等共有共用。
九是鼓励设备绿色更新。推广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新能源货运车辆在城市配送领域推广。促进新能源叉车在仓储领域应用。加强货运车辆适用的充电桩、加氢站及内河船舶适用的岸电设施、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等配套布局建设。
十是全面提升要素支撑。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传统物流设备中的应用,支撑物流操作流程中的数据采集和过程智能化。加强“数字化+绿色化+行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绿色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推动物流企业强化绿色节能和低碳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节能诊断。制定实施支持绿色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升级改造,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创新发展。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