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根据提问,快速给出一套爆款文案;根据描述,绘画出媲美照片的画作……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ChatGPT、AI绘画在语言理解和内容生成等方面的出色能力,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从日前在武汉召开的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获悉,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在港口落地生花,让我们一起看看人工智能给港口带来了哪些影响。
AI模型预演实现港船货一体化作业
据相关机构测算,一艘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在港滞留1小时,成本能高达1万美元,所以,缩短船舶平均在港时间是每个港口提升竞争力的“杀手锏”,也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关键。
“利用AI模型预演作业流程,可以实现港船货的一体化作业,帮助港口提升运行效率。”腾讯物流港口技术负责人崔博称,大连港采用腾讯游戏领域全球领先的引擎技术,通过高性能的孪生渲染技术,打造了实时数字孪生港口。这套系统为港口工作人员打开了“上帝视角”,能实时了解船舶和设备的装卸状态,利用科技推算港内拥堵或者设备利用率等情况。
“港口有很多作业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预判来提前统筹节约时间。”崔博说,大型货轮上成千上万集装箱,先装哪个?摆在哪里?都会影响货船在海上航行安全和到港装卸的速度。传统的人工安排集装箱船配载计划,要花5—6个小时,且做不到最优方案。而用AI算法模型生成船舶配载计划,整个过程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时。
AI识别让作业更舒适高效
夏季,在传统作业模式下,验箱员经常是头顶火辣太阳,脚踩滚烫钢板,进入到蒸桑房般的集装箱里,逐一查看集装箱里外12个面、8个角和24条边,用小锤子敲打箱体的锈斑,排除锈蚀穿洞的风险,将有隐患的地方用粉笔标出来、用相机拍下来,用笔记下需要整修的地方提供给修箱师傅。
“有了AI智能验箱系统,验箱员再也不用在集装箱上爬上爬下、敲来敲去,仅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集装箱的箱号、形变、裂缝、破洞等缺陷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传。”腾讯与中国外运合作的智能验箱系统,利用激光扫描设备直接获取集装箱的外观、结构和纹理等维度的数据,通过AI模型进行分析处理自动发现集装箱变形、残损,准确率达到90%。这一系统将验箱效率从以前单人每天最多检验50—60个集装箱提升到现在单人单天能检验100多个集装箱。
集装箱闸口是集卡车辆进出码头、海关监管区、堆场的必经之处,这里畅通与否直接影响集装箱流转效率。传统闸口都是由多人24小时轮班值守,存在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此外,所有集卡进闸前需闸口工作人员对集装箱残损检验。但集装箱体积大、盲区多,没有AI和高精度识别技术的验箱系统,定损精度不够准确,人工核验时间长,容易导致闸口门前集卡拥堵,制约码头生产效率。
在腾讯与中外运合作打造的智能闸口,闸口现场机器可以24小时自动识别箱体状况,凭借优图实验室的高精度识别技术,残损识别准确率超过95%。AI值守不仅将闸口工作人员从车来车往的现场分离至中央控制室,还将每车过闸效率从180秒缩减至60秒以内,同时减少了漏检率。
在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的智能闸口,应用集装箱号识别、箱体破损检测、光学车牌识别、地磅采集、票据打印、视频监控、闸口信息监控等13项技术,对进闸的车辆和集装箱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坐在中控室里,1个操作员可以通过系统控制6条闸口,实现对人、车、货的统一管理及高效放行。
人工智能将和港口成为共同体
在江苏港口集团下属的太仓港四期码头,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研发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系统(TOS系统),融合对接并集中控制码头堆场智能管控平台、集卡调度平台、自动化设备调度系统、智能闸口系统、智能理货系统等,高效指挥集装箱装卸运输自动化作业,作业效率相比传统集装箱码头提升25%以上,人力资源成本降幅超82%。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港口的自动化码头、智能闸口、智能验箱、智能理货包括集装箱在港口内的水平运输乃至干散货装卸等方面应用的非常成熟,将原有工作效率提升300%至400%,成本降低80%以上。但是,单一环节的智能化,对效率提升的作用是有限的。未来的智慧港口,一定是整个作业流程的智能化。”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研究员、物流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罗本成说,未来港口智能升级改造的趋势一定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全要素、全链条、集成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未来人工智能将和港口成为共同体。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港口更多场景中落地,未来港口将成为数据的集散地,人、车、货、船在港口留下的数据,终会沉淀下来,形成一个大数据池。”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认为,将这些数据开展分析利用,可以为口岸服务、国际贸易、引航调度、海事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智能分析过往数据,将船舶到港时间精确到分钟,结合码头泊位实时的作业效率,让船舶在进港之前根据港口泊位的拥堵情况调节航速,让船舶和港口运转更经济、高效。
“当前全球劳动力短缺,90后、00后对远离城市的港口工作兴趣寥寥,未来港口势必要通过智能化来减少一线工作人员。”徐凯称,未来港口需要培养既懂港口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港口对现场调度的人员需求大,未来的智慧港口更多的是需要能够运营维护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港口工人。”对于人才的培养,罗本成建议,港口应加强与高校开设研创中心,培养符合未来智慧港口需求的综合人才。
面对国外各大港口加快科技赋能的趋势,罗本成称,将实验室技术落地应用,有一定的试错成本,各港口在开展科技赋能的时候,不能盲目跟风、大拆大建,要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因岗适用。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及政策支持。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