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会议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上,可见国家对于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盼。目前,我国绿色低碳港口发展在政策体系、港口实践、先行示范等层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应从规划引领、动力变革、创新突破、平台引导四个方面入手,加快绿色低碳港口发展。
港口低碳发展成绩喜人
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港口发展在政策体系、港口实践、先行示范等层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构建了系统化的政策体系。从国家顶层设计看,构建了“1+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其中“1”是管总体管长远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是包括交通运输、能源、工业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从交通运输行业来看,形成了以“双纲要”为总,《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规划政策文件为支撑的指导绿色低碳港口发展的政策体系。
从国家到行业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为中国绿色低碳港口的加速建设提供了制度遵循与保障。
形成了系列化的绿色港口。2013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2020年对其进行修订,发布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该指南更加突出了岸电、新能源推广等行业重点工作。在两个评价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先后评定了53个绿色港口,其中3星级港口5个,四星级港口44个,5星级港口4个。
系列化的绿色港口,在展现中国绿色低碳港口发展实际成效的同时,也为其他港口发展提供了借鉴示范,有助于更多港口迈入绿色港口行列。
打造了现代化的零碳码头。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天津港率先打造了零碳码头,发布了《港口碳中和实践白皮书》。
2021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投产运营,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其按照清源本来、补偿外来的技术路径,实现零碳未来。其搭建了“风、光、储、荷”一体化的多能源供应网络、开发了多源融合的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建成了智能高效的装卸调度系统、建设了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以全新模式为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港口减排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从减排潜力、减排基础、减排示范三个维度来说,我国加快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很有必要,也有自己的优势。
减排潜力大。绿色溢价是一个新的衡量碳减排难度的指标,它是指使用零排放技术产生的成本增加量与当前技术成本的比。2021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据此测算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溢价。结果显示,交通运输行业总体绿色溢价为68%,其中公路客运18%、公路货运127%、铁路-29%、水运319%、航空343%。通过数据可看出,水运领域减排空间大,在未来依托零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水运领域具备大幅降低绿色溢价的潜力。
减排基础好。区位及管理基础好,港口区域相对集中,管理相对集约,涉及社会公众也相对较少,有利于采取组合减排措施进行港口全域降碳。技术及装备基础好,近年来港口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得到长足进步,具备良好的技术、装备基础,并且天津智慧零碳码头落地应用也起到了很好的先行示范效应,有利后续更多港口加快推动绿色减排。新能源发展基础好,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6月2日实现了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为海上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路径;动力电池方面,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企市场占有率超六成,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为港口减碳提供了更多新的路径选择。
减排示范强。收效快,港口直接碳排放量占交通碳排放不足0.4%,规模不大,可通过强化减排举措,快速成为交通领域减排的试点示范;见效大,港口能源消耗中柴油消耗的占比仍然最高,达62%,通过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有望将该值降低至零,减碳成效显著;影响广,港口作为中国的对外门户、货运强度最高的枢纽,减排对展现中国国家形象、扩大中国交通影响意义重大。
多管齐下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关于加快绿色低碳港口发展的路径,笔者建议如下:
规划引领,丰富港口发展规划内涵。国家层面形成叠加规划,进一步深化交通、发改、工信、科技等国家部委在政策制定时的部际协商制度,力争让交通布局、能源布局、产业布局、投资布局、政策布局等在港口等节点和区域形成叠加,以更好推动规划的落地。行业层面形成落地规划,在“十四五”规划调整工作以及谋划“十五五”规划前期准备中,充分调研港口绿色发展技术路径,研判适宜发展的方案,并落实到各级规划层面务实推进。
动力变革,推动港口新旧能源高质量转换。加快推动港口动力变革,各个港口因地制宜、抢抓新能源发展带来港口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打造海上风电一体化的风能港口。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的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与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基本一致。同时,港口拥有巨大的用能集群,能为海上风电设备提供存放、运输、安装、维修的空间,因此依托港口建立海上风电能源母港与运维母港将成为港口低碳发展的重要趋势。
——打造“产储销用”一体化的氢能港口。港口和临港区域是氢能消耗的主要区域,欧洲3200万吨的氢能总需求中,超1500万吨氢用于港口地区。随着以我国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为代表的海上制氢技术的成熟,港口将成为海上氢能登陆的主要区域。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的氢气用于国际贸易,其中一半将通过船舶运输,港口将成为氢能产储销用的关键节点。目前鹿特丹港正在打造世界级“氢港”,我国需在氢能港口领域加速布局。
——打造电气化集疏运体系的中心港口。对外,远洋船舶靠港时船舶用能的转换将对港口充电设施产生可观需求;对内,集疏运体系用能需求巨大,以挪威船级社的预测为例,到2050年欧洲重要的港口可以为80%的公路集疏运车辆、50%的内河运输船舶和50%的近海中转船舶提供充电服务。港口内外交通对港口供能的新要求,也预示着港口功能需要由运输枢纽向供能枢纽拓展。
创新突破,促进港口绿色智慧双融双促。进一步推动绿色港口与智慧港口的概念融合化、行动一体化,以智能让港口更绿色。
——打造分布式能源联通供给的港口。依托智能微电网,大力推动港口分布式能源联通,智能微电网中能源互联网技术、先进储能技术,可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分布式电源,实现绿色电力的科学消纳和能源的跨时空分配调剂,显著提高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智能微电网能将港口从单一的受端节点升级成广泛互联、智能管控、数字孪生的智慧微网,所以它将是未来港口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
——打造能源智慧管理的港口。构建智能互动、灵活柔性、降碳可控的港口能源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现用电可视可感,将复杂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并做到电力物联全面感知从而精准量化用电;用电可溯可调,精准快速定位高能耗、高碳排放设备和作业环节,进而优化电力调度和匹配方案;用电可储可放,依托“虚拟电厂”储能系统,实现规模化削峰填谷。该平台在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打造数字孪生的港口。推动数字孪生港口建设,通过三维可视、空间计算、仿真模拟、虚拟融合等能力,实现港口碳排放数据采集与监测、碳中和时间精准预测分析与推演、碳资产的配置与调度,使港口减碳变得可视、可管、可推演。
平台引导,提升绿色港口技术经验交流效率。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港口先进技术与经验做法的推广,建议在交通运输部组织或推动的一些重要会议中,如交通运输部水运协同会的专家分享环节、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世界交通大会等,邀请绿色港口代表分享其技术发展经验,依托部里的高平台引导,更高效率提升港口行业对绿色港口技术发展动向的把握,进而提升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创新与应用。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